图片
《2》雨一直下,无处可去。烟台山只有寂寥的老洋房,和雨水汇成小瀑布的石头台阶。三坊七巷则是粉墙青瓦,以及打燕皮的锤击声。这种阴冷潮湿的天气,适合喝红茶。寻一处有落地大玻璃窗的屋子,摆上自己的茶具,请掌柜送上一壶开水,就可以开泡了。红茶对茶具的选择,较白茶与岩茶,要自如许多。盖碗公道杯可以,玻璃随行杯也可以,泡绿茶的那种玻璃杯,也行。从这一点上来看,红茶真的是宜室宜家,十分贤惠妥贴。出门在外与闲适居家,红茶都可以满足我们喝茶的欲望与情趣的需求。难怪它一进入日不落帝国,就被王公贵族们大力追捧,并在很漫长的岁月里,成为了上流社会交际的重要元素。那些花边遮阳伞,那些昭君兜演变而成的防晒帽,以及田园风的围裙,束腰的蓬蓬裙,与红茶配在一起,与甜点小饼干配在一起,给英伦三岛的盛世华庭,添上了二分文艺的色彩。以至于歪果仁在回忆起他们的先祖踏平世界的时光时,无不与各种红茶聚会场景,紧密相联着。图片
《3》用玻璃随行杯泡红茶的时候,投茶量非常少。只要1-2克便可。玻璃随行杯其实是盖碗的变种,它是个圆柱体,上下一般大,比盖碗要高上一半。在盖子上有七八个小孔,用于泡茶的时候的出水。这些小孔整齐地排列成金字塔形,在出水的时候,红茶的茶汤从这些小孔里流出来,便会流成一堵梯形的水墙,模仿盖碗的瀑布状出水,模仿得十分维妙维肖。这般的出水孔设计,让茶汤的出汤,比传统茶壶的柱状出水,更宽敞,更利落,更迅捷。简而言之,不会闷坏杯中的茶叶。苦涩味,那是肯定不会有的。然而,因为玻璃随行杯的出汤,毕竟不如盖碗那样可以横行无忌,可以泥沙俱下,故此,用它泡茶时,投茶量也就不需要太多。1-2克足够了。泡的时候,投入红茶的干茶,再用烧开的沸水,注入玻璃随行杯中。注到杯的三分之二处,便可。等一小会儿,大约是3-5分钟,等玻璃稍微凉一些,不那样烫手了,便可以握住玻璃随行杯上的云纹竹片,提起来,倾斜着,倒出茶汤来。直接倒入两只小玻璃杯中。倒满之后,如果还有剩余,可以留在玻璃随行杯中,不必害怕闷坏和闷苦。盖因此时温度已经大大降低,降到桐木红茶不惧的程度。接下来如果还要喝,那可以继续冲入沸水,与前一冲剩下的混在一起,一同喝掉,也是可以的。一次投茶,大约可以泡玻璃随行杯泡两回。之后,便建议换茶了。毕竟,1-2克的投茶量,能冲上两玻璃杯,已经算是极好的表现了。图片
《4》用盖碗泡红茶的时候,就简单了。跟从前村姑陈无数次科普过的一样。100-110毫升的盖碗,投5克红茶,烧沸水,环壁注入,当头浇下,把茶叶全面浇湿浇透。注水完成之后,迅速盒上盖子,倾斜出45度角,端起盖碗,立马出汤。倒干盖碗中的所有茶汤之后,还要稍微沥干一下。但切记不要沥干太久,免得盖香逃逸,高沸点芳香物质挥发大半,从而闻不到那样丰富而多元的香气了。倒出来的红茶汤水,晶莹剔透,像一块稀世罕有的通透的橙黄色水晶石。令人喜爱不已,只想拿在手上,细细把玩一番。再分汤入杯,观雨赏景,临窗而饮。在这高百尺之处,丝毫不敢高声语,只恐,惊了天上人。图片
图片
看完这篇文章
#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#
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
▼
2025年,小陈茶事“白茶春茶笔记”
……
第20篇:今年的春茶季,可能即将就要结束了
第19篇:茶山上的新变化,外省车牌明显多了许多
第18篇:今年的春白茶,品相怎么样?
第17篇:清明白牡丹缘何成为老茶友追捧的明星茶?
第16篇:2025年的清明白牡丹,注定是个传奇
第15篇:史上zui短的牡丹王采摘季,只有2天
第14篇:喜讯,新增一片有机茶园
第13篇:白毫银针采摘落幕,有机牡丹王正式登场
第12篇:倒春寒来袭,太姥山最高温只有2度
第11篇:太姥山大雨夹雪粒,今年的牡丹王肯定特别甜~第10篇:降温后的太姥山上,特级白牡丹采摘正当时
第9篇:白毫银针“忙”着发芽,今天采茶阿姨们加班了第8篇:白毫银针减产,预计下滑20-30%
第7篇:今日采茶的副线,寻找野猪
第6篇:持续低温,有机白茶树抑而不发愁坏老S
第5篇:恰逢有机茶园年检,有机茶它是如何被审批的?
第4篇:今日春分,春阳融冰,适宜采茶
第3篇:采白毫银针的季节,实在太冷了~
第2篇:今年,高等级的白毫银针能采几天?
第1篇:好消息,太姥山据说要采茶了
……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普通人怎么才能炒股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